一
要深刻的了解黃金這個資產(chǎn),需要站在它的對立面,即主權信用貨幣的角度去看。那些掌控和致力于維護主權信用貨幣的最高領導者,是如何定義黃金的,對研究黃金市場及其歷史走勢至關重要。
2013年7月份,快卸任美聯(lián)儲主席的伯南克對黃金做出評論,關于黃金價格,他稱“沒人真的懂黃金價格,我也不會假裝對此很懂”;而后在回答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委員問題時伯南克說,“黃金是種非同尋常的資產(chǎn),人們購買黃金如同一種災難保險。”
今年6月份,伯南克的前任,前美聯(lián)儲主席格林斯潘在接受彭博新聞社采訪時說,“如果我們回到金本位,像1913年金本位退出以前那樣恪守實際上的金本位結(jié)構(gòu),我們會沒事。1870年到1913年是我們美國經(jīng)濟方面最進取的一個時期,那是金本位的黃金年代。大家知道我主張金本位,都笑話我,可現(xiàn)在央行為什么持有黃金呢?”
今年7月,27位美國經(jīng)濟學家公開簽名,并致信特朗普,如果特朗普當選,應該從七個方面“拯救”美國經(jīng)濟。其中第六條和第七條分別是:“結(jié)束美聯(lián)儲所有形式的量化寬松和利率調(diào)節(jié),由市場決定儲蓄和投資利率”、“提供健全、基于市場的商品貨幣(如金本位),取代目前通貨膨脹的紙幣。”
二
相比伯南克和格林斯潘等重量級人物觀點,公開致信特朗普的這27位經(jīng)濟學家則代表了更多傳統(tǒng)學者對美國及全球經(jīng)濟金融領域的理解和看法。作為奧地利學派的支持者,這些學者近年來很少如此發(fā)聲,他們更偏哲學思維,但往往一語中的。
自2008年以來,在經(jīng)濟全速前進,不顧一切的應對增長之后,經(jīng)濟指標漸漸失真、貨幣政策面臨失效、財政干預能力大幅下滑,全球增長陷入停滯,而這一切正在驗證奧派對經(jīng)濟周期和危機的判斷。
單就“金本位”來說,戰(zhàn)略上回歸不是沒有可能,但戰(zhàn)術上不具備可操作性,各國政府目前沒有足夠的理由放棄主權信用貨幣。
諸多影響力人物和學者之所以重提“金本位”,實際上并不是支持即刻恢復“金本位”,而是以此來表達對現(xiàn)有主權信用貨幣運行邏輯的無奈和擔憂,以及對黃金作為非信用資產(chǎn),扮演貨幣屬性的肯定。如果看不到這一點,就容易將此類提法和觀點迅速否認或嘲諷,而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。
三
關于恢復“金本位”的問題,本文暫不做討論,因為真要是恢復了“金本位”,黃金將成為一種嚴格受到管制的貨幣,其價格將失去波動性,對于投資者來說,恰恰是一種災難。本文需要討論的,是在全球主權信用貨幣還沒有完全“衰敗”之前,或者說走向“衰敗”之際,美國及全球各國,會如何使用,或在什么條件下使用巨額黃金儲備的問題。
四
實際上黃金價格的歷史是這樣的,1929年美國陷入經(jīng)濟大蕭條,當時金價還只有20美元/盎司;到了1933年,金價已上漲至26美元/盎司,當年美元貶值了30%,黃金價格上漲了30%;僅僅過了不到一年,1934年初的時候,金價已上漲到了34美元/盎司,比1933年的26美元上漲超過30%,美元相對黃金再次大貶30%。
為了阻止市場對美元的不信任,遏制美元貶值,1934年通過的美國黃金儲備法將黃金價格定在每盎司34美元(可以看做是采用了金本位制),該法案規(guī)定私人擁有黃金非法,從一定程度上強制隔斷了民眾購買黃金對沖美元貶值的路徑。
美國政府1934年限制黃金流動和市場化的方法,確實拯救了美元,民眾不得不重新“信任”美元,美國經(jīng)濟得以持續(xù)恢復。
到了1944年,美國鑒于1934年在國內(nèi)成功推行“金本位”的經(jīng)驗,主導了戰(zhàn)后貨幣市場的重建(布萊頓森林體系),實施全球性的“美元金本位”制,全球貨幣跟美元掛鉤,美元跟黃金固定35美元/盎司的兌換比率,而后美元一舉打敗英鎊成為全球唯一的儲備、結(jié)算和流通貨幣。
五
1944年美聯(lián)儲敢于推行“金匯兌本位”,是因為當時美元在全球的流通量還比較小,另一方面美國的黃金儲備當時已超過2萬噸,足以給美元背書。
如今滄海桑田,全球外匯市場的交易量每日超過5萬億美元,把全球所有的黃金加起來,其價值也不過8萬億美元。紙幣市場的池子之大,跟1934年或1944年已沒有可比性,因此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恢復到金本位,因為一旦這么做了,其持有的那么點黃金儲備,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(nèi)就會被市場全部兌走。
正是由于央行資產(chǎn)負債表的飆升,紙幣發(fā)行量遠高于黃金供給量,到了1971年,其黃金儲備量從2萬噸下降到了不足1萬噸,美國難以繼續(xù)維持“金本位”。
1972年美國向全世界宣布,美元跟黃金脫鉤,美國不再履行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承諾,也就是公開違約。在其后的8年里,國際金價從35美元漲到了800美元。
六
當你逐步了解了“金本位”對美元和美國經(jīng)濟的歷史性貢獻,尤其是“金本位”是如何在1929年大蕭條之后拯救美元,如何在1944年奠定美元國際貨幣地位的,就不難明白為什么包括格林斯潘在內(nèi)的諸多頂尖學者,開始支持恢復“金本位”了。
美聯(lián)儲至今手握8000噸黃金儲備,并不是因為需要分散金融風險,而是以備不測。包括美國在內(nèi),要恢復金本位的成本是巨大的,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,但擁有全球最多的官方黃金儲備,本身就是一種對黃金市場的“威懾”。
對,結(jié)論已顯而易見,美國8000噸黃金儲備,是為了“威懾”黃金市場的。
在市場化不可逆轉(zhuǎn)的時下,想用美元固定黃金價格阻止美元信用崩塌的時代難以重現(xiàn),但一旦美國經(jīng)濟突發(fā)變故,市場對美元的不信任感加劇,黃金價格會迅速飆升,當黃金價格漲到快要壓垮美元的程度(比如跟1933年至1934年一樣),美聯(lián)儲可能會毫不猶豫的拋售8000噸黃金儲備。
可以想象一下,假設有一天美國宣布將逐步拋售8000噸黃金儲備,直到拋完為止。消息一旦宣布,黃金多頭會遭到重創(chuàng),黃金價格將受到巨大沖擊,以此緩解美元的大“衰退”。這才是美聯(lián)儲依然持有巨額黃金儲備的真正原因。
那么當黃金價格漲到什么程度的時候,美國才會開始用拋售黃金儲備呢?